學生工作部
設為首頁  |  加入收藏
 
 學院首頁  首頁  部門概況  就業創業  心理健康  學生資助  思想教育  隊伍建設  公寓管理  招聘會入口 
創業園地
 就業展望 
 
 專業信息 
 
 招聘專區 
 
 就業指導 
 
 答疑解惑 
 
 創業園地 
 
 信息快遞 
 
 規章制度 
 
 應征入伍 
 
 資料下載 
通知公告 更多
 
 
當前位置: 首頁>>就業創業>>創業園地>>正文
創業,就是選擇負全責
2019-07-05 10:40   審核人:

 到底什么是“創業”?

商業世界里,有兩種“連接”人的形式。一種叫做“企業”,一種叫做“市場”。

——科斯《企業的本質》

在企業里,我們用“管理”的手段連接人。

管理,是把一個總體的目標,分解為局部,再讓一群人中不同的個體承擔不同的職責,然后加在一起,共同完成一些個體無法獨立完成的更大的工作。

在企業中,絕大多數人都是局部,也只對局部負責,只有極少數的人需要對整體負責,而這些對整體負責的人中,其實也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,真正懂得“整體”。

在市場中,我們用“交易”的手段連接那些已經成為獨立整體的企業,讓他們通過價值交換的方式,快速地、不斷地,在“市場”這個系統中,優勝劣汰,生死沉浮。

市場中,沒有企業中的升職、加薪、辭退等“人造的”管理工具。市場只有一個工具:用生獎勵強者,用死懲罰弱者。

我們把對局部負責的人,叫做員工;把組織個人成為整體的人,叫做經理人;把真正最終對整體負責的人,叫做企業家。

所以,到底什么是創業?

創業是人在復雜商業系統中的一種“選擇”,主動或被動,選擇從對局部負責,成為對整體負責,用內部管理,應對外部交易的“企業家”,沒有退路地、無處抱怨地對整體負責。

創業,就是選擇負全責。

那么,這是創業的好時代,還是壞時代?

2

對有意愿,并且有能力負全責的人,這是最好的時代。

根據科斯的理論,企業的邊界,取決于企業管理成本,和社會交易成本之間的比較。

今天互聯網讓內部管理、外部交易的成本都在降低,但是交易成本下降更快。

所以,有越來越多的事情,企業自己招人來做,會顯得越來越低效,越來越多本來自己干的事情,企業將通過在市場上“購買”的方式獲得。

因此,未來的十年,平均來看,企業的總體規模,我們認為也會越來越小,而不是越來越大。

而創業的成功率,和企業的規模成反比。

如果全世界的企業平均規模是100人,那么也就是說,經過市場的手多年調配,每100個員工,才需要1個創業者。

所以,你創業的成功率為1%。但今天全世界的企業平均規模將越來越小,如果企業的平均規模降到50人,每50個員工需要一個創業者,那就意味著創業的成功率,將從1%,提升到2%。

整個社會,對創業者的需求激增了。

但,這確實也是最壞的時代,因為市場從創業者中挑選企業家(愿負全責,并能負全責)的方法,是“翻生死牌”。

大量自以為可以成為企業家的創業者,將死在這條百里挑一的路上。

所以,創業更像是一場修行。

創業的經歷本身,幫助你成為一個更負責任的人,就是你可以得到的所有的回報。而成功,那是意外的獎賞。

3

當然可以。我把公司的收入當獎賞,支付我在市場中為了修煉自己必須付出的學費(公司開支),或許還有盈余。

但問題是,如果市場給你的回報不夠付學費,那誰來為你的修煉付費?

這才是要不要鼓勵大學生創業這個問題的焦點。

很多大學生說:創業就算失敗了,我還能學到東西。當然你能學到東西。但是,誰給你付學費?

父母的錢。這是很多大學生不經思考的第一選擇。

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風險投資的,就算有些項目能拿到風險投資,但在拿到錢之前,你還是需要不少的投入的。

但是很多父母,是沒有足夠的“閑錢”來支持子女創業的,于是父母的養老的錢、改善自己生活的錢,就成為很多子女創業的第一資金來源。

而這一點,恰恰違背了企業家精神。

因為,你在讓你的父母,為你的可能的失敗負責,你根本沒有負起全責。

你不是在創業,你是在繼續啃老,用比讀大學還要高昂十倍、百倍的學費,買你的一段“實習創業”經驗。

單從經濟性的角度來說,加入一家初具規模的創業公司,拿著工資、甚至免費干活獲得這份經驗,也許是更經濟的做法。

用自己的錢,買什么都行,敗光了都是自己的事情。拿父母的錢糟踐,就是不負責任了。

4

如果你真的覺得你可以創業成功賺大錢,那就不要“拿”父母的錢,有幾種辦法:

1)打工幾年,獲得一些積累后,再拿自己的積累(金錢、能力)創業。

這時候,有些人會選擇不再創業了,因為他這時才認識到,這筆錢的成本是如此之高;

2)找專業的天使投資。

他們有經驗、有能力對風險定價。如果他們不投你,你要意識到,最大的問題可能是,你創業的風險太大,你目前還不值這個錢;

3)如果又不想打工,又找不到風險投資,只有父母可以依靠怎么辦?建議還是不要“拿”他們的錢,而是請他們“投資”。

比如,用最簡單的規則,20萬,8%。那92%(這里是230萬),就是父母對你的估值。

說好,如果拿到第二筆風險投資,父母有優先退出權。如果拿不到第二筆投資,父母默認不跟投,承認失敗。

你要主動承擔無限責任,如果創業失敗,就股轉債(父母的股份自動轉為債務),去打工,用未來的工資,分期歸還父母的這20萬。

如果賺了錢,你父母的股權收入,就是為你承擔別人不愿意承擔的巨大風險,而應得的風險價格。

這是愿意負全責、有能力負全責的大學生,如果想要創業,可以考慮的做法。

也是那些為了鍛煉孩子、愿意支持子女創業的父母,可以選擇的真正對子女有幫助的做法。

愿意負全責的大學生,去創業吧,再在創業中鍛煉負全責的能力。

但是如果你連負全責的意愿都沒有,那也許,還是算了吧。

 

作者:劉潤

作者簡介:劉潤,“劉潤”公眾號主理人,互聯網轉型專家,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。任海爾、中遠、恒基、百度等多家知名企業戰略顧問,他總能將復雜的問題,抽絲剝繭地探尋出商業本質,發布在他的公眾號“劉潤”(ID:runliu-pub)上。

關閉窗口
 
 

版權所有: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

 
fc2成年免费视频观看